close

處於一種傾斜的現象
兩端是會唸書與做人處事



在台灣
似乎很少是平衡的狀態
至少
在我上大學後
一個人數比高中多了5倍的學校
兼具兩者的數目並沒有隨之增加
反而
就我目光所及
用十隻手指就數得完



哪一個是正確的?
(A)資優生隨手亂丟垃圾
(B)中輟生攙扶老人過路

大家都會選(B)

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



即使已經現代化的亞洲國家
卻依然繼承著古老中國的傳統思想

改變身份最快的辦法
就是讀書
提高地位最好的方法
就是讀書



讀書很重要
這點我也認同

畢竟
社會多半仍舊以學歷來評估一個人的能力
即使那並不能畫上等號

現實就是如此
如果不這麼做
我們就會成為弱肉強食之下的被分食者



然而
在唸書的同時
兼顧做人處事並不是一件難事吧
但為何
唸書這檔事的重要性卻凌駕了一切?



是現實社會塑造成的?
還是父母沒有教?



所以
同學A看到有人跌倒
可以漠視
因為讀書比較重要
反正有人會去攙扶

所以
同學B看到寢室垃圾桶滿了
可以漠視
因為讀書比較重要
反正有人會倒

所以
同學C看到系上活動缺人
可以漠視
因為讀書比較重要
反正有人會遞補

所以
同學D讀書時
可以把課本的內容唸出
因為他唸書比較重要
是不是吵到別人就不干他的事

所以
同學E可以把功課好的人底細全摸清
因為那是他的勁敵
不記得功課差的人一點也不重要



難道
這一切的一切
都該怪罪給社會或父母嗎?

即使父母真的沒有教

不是很會唸書嗎?
怎麼連做人處事這個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呢?



這個不用任何人來教就該懂的道理
卻是台灣人最缺乏的



上公民與道德又有什麼用?
在會唸書的學生眼中
也只不過是一個煩人科目

因為
他們要背他們「已經知道」的道理
然後參加對於升學有幫助的考試

如果沒有這個科目
他們就可以把時間花在國英數歷地這些科目上
因為
他們「早就知道」這些道理



多諷刺啊!
最清楚
最明白
最熟習
卻是
最做不到的



即便社會觀感改變
即便父母從小教育

如果
會唸書的人
本身不接受
本身沒自覺

又有何用?
何用?

他們永遠能把這個觀念視若無物



然後
當這些會唸書的人
因為學歷高
因為知識多

所以

擔任了高官
擔任了老師
擔任了法官

繼續教育下一代

台灣永遠有亂象
台灣永遠沒希望



因為
這些居於社會重要地位的人

全是一些只會滿口疾呼要會做人處事的
敗類

全是一些連最簡單的道理都不懂的
廢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芳 的頭像

    誰よりも優しく強く

    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