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是收割的季節
即便是在開著冷氣的車上,都能清楚地聞到一種香味
那是稻子的香味,只有收割時才聞得到
這也是我愛的味道

小的時候
弟弟體弱多病,需父母親自照料
但卻是蠟燭兩頭燒
只好將我交給外婆帶
而這,也絕對是我永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外婆的家就座落在一大片的田裡
從小就是看著老人家種稻、灑藥、收割如此不斷地循環
收割時,我曾去幫忙
當時只當遊戲來玩,玩的不亦樂乎
還在稻梗堆中翻滾
回到家時還被外婆罵,全身都是稻梗XD



而收割後,也是老人家最忙的時候

曬穀
並不是只是放給太陽曬而已
因為穀多,但曬穀場不大
所以需要不斷地翻穀,讓穀子皆能曬到太陽

除殼
割稻機不是人人家都有
但除殼機幾乎是每個農家都有的
稻子有上百包,得分好幾天來除

除完殼後,要將白米分裝
然後連絡農會的人,將部分白米收去做公糧

農田休憩不到兩個月,繼續下一個稻期
北部的稻期基本上是一年兩作
冬作結束後,還會灑一些種子,種些油菜花
所以,其實農田休養生息的時間算是非常短的



而後,外婆所居之處的附近,蓋起了高鐵
不遠處的一整片田,成了一條條的柏油路
再然後,是所謂的「璞玉計畫」
這計畫我聽了十多年,到現在也沒個影
不斷延宕的計畫,讓農民們不敢貿然耕作
就怕播種下去,突地要徵收,心血全無
田地們就這樣荒蕪,農田可以休息了……呵
若非我自小居於那,怕是以為杳無人煙

若只是荒蕪,那還好
道路像是八爪章魚的觸手,不斷地延伸
即便一整天下來,車子不過十輛
但,最終,也延伸到鄰近的田地
農地變成了建地,蓋起一棟棟的樓房
一望無際的風景,已是往事

這兒的人口年齡降低了
但卻不是務農的人口,就只是居民罷了

外婆還守著這些田
但高齡八十的她,早已無力耕作
將農田租給無田卻想耕作的人
不收租「金」,只收稻穀
外婆說,還是自家種出來的米最好吃!
說的很驕傲,卻也帶著落寞

「自家」……呵,也只不過是那塊地罷了
不是自己親自耕作,不是自己親自收割
哪有那種辛勤耕耘後,看著成果的成就感了?
這樣,吃起來的飯,跟在超市賣的米,有多少差別?



上星期,回去外婆家一趟
稻子已經收割完畢
在前院看到一束稻子

IMG_20140706_111422.jpg

外婆從來沒這樣過啊!
是否是想將稻田的記憶深刻在腦海?

我走過一片片的田
熟悉的稻香撲鼻而來
突地,潸然淚下
是否,哪天,一條條的田埂變成了一道道的圍籬-「非請勿入」?



廖本全教授說
「農業是文明的根基,而農地是文化的根據,不是都市發展的邊際工具。
簡單地說,農業用地是用來農作,而非炒作。
不知習慣了土地炒作的台灣社會能否警醒。」

怕是難吧
我想著,要把每一次,都當作最後的巡禮
將稻子的香味牢牢地記住
終其身而不能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芳 的頭像

    誰よりも優しく強く

    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